我在一篇文章里说过,付出产生爱,真的,每次帮学生填完志愿之后,便好像参加高考的成了自己,几乎每天关注录取的情况。而我帮助过的人呢,可能也知道我的关注,所以一旦录取,多数都要向我报个信。那时的喜悦与自豪,真和自己又上了一回大学差不多。但也有不告诉的。记得有一回,我的一名学生经过复读之后,高考超过了本二分数线,我及其谨慎地帮他选择志愿,因为他不可能再复读了,一旦志愿失误,后果会很严重。最后我特意叮嘱他,录取结果下来,一定要告诉我。可他一走便再无消息,直到春节参加学生聚会,我才提心吊胆地问别的学生他的情况,回答是正在一所本二大学读书呢,过了一会儿一见那名学生,我便数落他说:你这臭小子,录取了也不告诉我一声,害死你老师多少脑细胞呀!
等录取结果也是一个把可怕的事,本来帮学生填完志愿就算完成任务了,可由于着急和担心,会有学生和家长不断打电话来问我,而且总是那句话:为什么还没有录取?其实我也不是管录取招生的,我怎么会知道为什么还没录取呢?这时后一边要向人家解释,还没到最后时间,再耐心等这样的话,一边自己心里开始打鼓:是不是帮人报的志愿太高了呢?直到最后得到录取的电话,那通鼓才算敲完。
最可怕的不是等待志愿,而是填报不理想,结果学生走了不满意的学校。每次学生家长对我说孩子上某所学校浪费了多少分,心里便会很难受,总觉得自己做了对不起人家的事。但是,俗话说得好,人手失手,马有失蹄,如果有人告诉你他是填报志愿的高手,从来没失过手,那你一定不要找他帮忙,因为他不是在吹牛就是只报过几次瞎猫碰死耗子的志愿。当然如果他有亲戚在省考试院,那要另当别论。我亲眼见到那些号称报志愿“高手”人轮到自己孩子高考了,也是到处找人帮忙进行参考。所以说,根本没有真正能稳操胜券的高手。
托老天爷的福,今年还好,除了一个分数特别低的没录取是在意料之中的事,我帮忙的几个学生,都在我的预计之内被相应的大学录取。当得到学生录取的消息时,心里一块石头落地,同时升起一种莫名的快感。
帮人报志愿,有苦趣更有乐趣,纵然要小心翼翼,纵然会如履薄冰,纵然会提心吊胆,但却可以和学生一起打造他们美好的未来,其中对未知结果的预测和把握,本身也是对自身智慧超越和挑战。
报志高考志愿,有太多的技巧值得学习与探索。这是一件很有意思又很有意义的事。
评论